申遺成功十八載 開平碉樓與村落走出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之路
散落在開平鄉野間的1833座碉樓,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今年6月28日,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成功十八周年。十八載光陰流轉,僑鄉人民、海內外僑胞與多方力量攜手并進,在保護與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僑韻煥發新生。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蘭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5處世界遺產、廣東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壯舉不僅讓開平碉樓與村落走向世界舞臺,更開啟了開平對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全新征程。
2007年,開平市人大常委會把每年的6月定為“碉樓保護月”。自2007年起,開平市長期舉辦開平碉樓文化旅游節,并通過成立開平市文物局暨碉樓研究所、發布《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暫行辦法》、成立開平市世界遺產管理中心、召開廣東省開平碉樓認養大會、建立開平碉樓與村落監測預警平臺、與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共建“碉樓文化研究中心”等方式,建立起長效保護利用機制,守護好海內外華人華僑共同精神家園的同時,讓這一融合了中西建筑精髓的瑰寶煥發新的生機。
新西蘭商學院院長、中國僑聯委員黃偉雄說:“在這個時刻,將近18年后重新回來,看到當年的場景現在變得觸手可得,這是歷史的畫卷??吹郊亦l的變化,我們相信,海外華僑一定會做好‘講好中國故事’的積極生力軍?!?/p>
18年來,開平先后完成200多座碉樓民居的修繕;首創“碉樓托管”和“碉樓認養”模式,目前托管碉樓與民居62座,碉樓的原有產權不變,由業主委托政府管理。代管期間由政府出資管理和保護碉樓。塘口、蜆岡等鎮通過托管名人祖屋、碉樓模式,使文物得到有效保護管理和活化利用,目前對近30座碉樓進行活化利用;完成開平碉樓智慧導覽項目,實現1833座碉樓“一樓一碼”。
開平升峰樓業主后人胡毓航說:“畢竟我們身在別的國家,我們無法維護和照顧升峰樓。托管給政府后,政府會維護好它,甚至維護得比我們更好,我們永遠無法做到政府那樣的水平。”
守護與活化并行的“開平經驗”成就文化遺產傳承典范,也吸引了國內外目光。2017年,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江門旅游可持續發展觀測點揭牌儀式來到開平自力村舉行。近年來,央視、新華社等國內主流媒體及自媒體大V紛紛聚焦開平碉樓與村落,其影響力不斷增強。
未來,江門開平將繼續深化舉措,不斷拓展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和發展模式,讓開平碉樓與村落永葆生機,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活”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