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區發布九項措施 聚焦企業發展痛點優化營商環境
近日,蓬江區發布《江門市蓬江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九項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精準聚焦企業發展痛點,以一系列有力且務實的舉措,全力為經營主體打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記者了解到,九項措施具體為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優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強化知識產權運用保護、建立涉企檢查“白名單”、實行企業分級分類監管、推行“綜合查一次”、推廣“無感監管”模式、實施“首違不罰、輕微免罰”和搭建政企“直通車”。
在涉企服務領域,《措施》提出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強調優化涉企審批服務,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等事項“一天辦結”,稅務、社保、經營許可等多部門事項“一窗通辦”。同時,提出優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開通企業公證“容缺受理”“上門辦理”綠色通道,拓展金融服務、知識產權等新興公證服務領域,高效對接企業公證辦理需求;成立區級商事調解組織,為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
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核心競爭力,《措施》聚焦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服務四大關鍵方面,提出依托蓬江區質量基礎設施暨高價值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知識產權服務。在這里,企業可以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接、專利開放許可對接、專利導航分析指導以及知識產權宣傳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提出推廣專利成果“先用后付”轉化模式,允許企業在獲得科技成果前無需支付任何費用,有效降低企業創新成本與風險。
在涉企監管方面,《措施》明確,綜合考量企業近三年行政處罰記錄、風險排查數據及行業特性等因素,建立涉企檢查“白名單”,各鎮(街)、各執法部門原則上本年度內不進入“白名單”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同時,實行企業分級分類監管,依據企業信用風險和行業監管情況,將企業劃分為不同類別,對應實施不同的檢查頻次或抽查比例,落實差異化監管措施。此外,推廣“無感監管”模式,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依托“粵執法”“粵商通”等平臺,推行遠程監測、在線核查、電子證據固定等非現場監管模式。
(通訊員/楊瀟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