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記憶×會呼吸的碉樓!開平原創話劇GETshow展驚艷亮相
日前,2025年廣州(國際)演藝設備、智能聲光產品技術展覽會(GETshow)在廣交會展館圓滿落幕。展會上,江門原創話劇《碉樓·寒燕歸巢》的綜合舞臺呈現以“會呼吸的碉樓”為理念,驚艷亮相GETshow展舞臺美術主題展覽。
江門素有“中國僑都”美譽,話劇《碉樓·寒燕歸巢》講述了開平司徒家族年輕的歸國華僑司徒逸非深入敵營的故事,并首次將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與話劇結合,音樂中也融入了省級“非遺”開平民歌。劇作由江門開平本土作家張碧云創作,導演陳才執導。
本次展覽上,這部以華僑家國情懷為底色的作品,憑借《碉樓·寒燕歸巢》的綜合舞臺呈現,并加上“建筑人格化”的沉浸式敘事,不僅讓百年碉樓在舞臺上“開口說話”,更以虛實交織的視覺語言,為僑鄉文化IP的當代轉化提供了全新范本。
在GETshow展的展廳,一座由數控機械操控的鏤空碉樓裝置成為焦點??尚D的鋼鐵框架模擬開平碉樓群的層疊透視,動態投影將僑批文字、彈孔痕跡與磚墻肌理實時映射于結構表面——這正是《碉樓·寒燕歸巢》舞美設計的精髓所在。
“世遺不是文化貼圖,而是敘事的催化劑?!薄兜飿恰ず鄽w巢》從2021年初開始策劃創作,歷經兩年精心打磨而成。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劇通過深入挖掘僑鄉紅色資源,把僑都江門豐富的華僑革命先輩實物史料轉化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對推動廣東華僑乃至中國華僑的紅色題材文藝創作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碉樓·寒燕歸巢》還是江門繼《俠影·詠春》、新編粵劇《碉樓》、歌舞劇《戴愛蓮》之后,又一部以文藝方式講好江門故事的文藝精品,對擦亮江門“世界遺產的代表地”“華僑文脈的傳承地”等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覽中一些設計極具巧思。以劇中“銀信”元素化作內核穿梭于碉樓內外的設計舉例:當一封封真實僑批浮現觀眾眼前,歷史檔案中的“父親病重速歸”“匯款已收勿念”等字句,瞬間點燃觀眾的情感引信。這種將地域符號轉化為跨文化共鳴密碼的能力,既具象化鄉愁,也讓觀眾無需文字便感知到華僑文化的血脈聯結。
不僅如此,《碉樓·寒燕歸巢》驚艷亮相GETshow展舞臺美術主題展覽,本質是一場關于文化記憶的創造性轉化實驗。它用鋼鐵與光影重述木磚結構的往事,以科技與藝術的和鳴激活沉睡的華僑基因。當GETshow展的燈光漸暗,那座懸浮于展館中央的數控碉樓仍在緩緩旋轉——就像百年前遠渡重洋的僑胞,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時空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