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再開啟,他們提出這些建議→
2月27日上午9時許,在江門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閉幕大會前,委員通道再次開啟,4名政協委員依次登臺發言,分享有關銀發經濟、心理健康、江澳合作、青年新消費等議題的思考和建議。
市政協委員、蓬江區恒愛
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總監詹翠仕:
近年來,越來越多大灣區的老年人喜歡來江門“跨城養老”。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建議高質量發展機構養老,助力江門成為大灣區養老優選地:
第一,給機構養老多一些政策支持。建議政府主導,分等級、類別規劃建設、管理或調整養老服務設施。比如,在城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在農村社區,提升敬老院等公辦機構往醫療、跨社區居家服務。在用地、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機構養老優惠補助措施,吸引養老服務連鎖品牌落戶。制定考核制度,從建設、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考核,并按考核等級給予補助。
第二,提高服務水平,推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在江門落地。重點落實醫養結合扶持政策,促進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雙向對接,醫院負責看病,養老機構負責出院后的托養、護理照顧,實現互補。新會區養老中心近期入選《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相關部門應積極對接政策制度的協同銜接,做好宣傳和服務,推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落地實施。
第三,鼓勵各種層次的養老機構融合發展,互為補充。鼓勵養老機構多元化,市場化,滿足不同老人的需求,建議引入像泰康養老等高端養老社區,還需要發展建設有特色的養老機構,比如臨終關懷、認知障礙老人照顧、護理床位這些。
第四,重視專業人才,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建議本土院校開設養老相關專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力度,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設置及評價制度,健全養老領域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轉換通道。同時,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產業,大力發展醫療、養老、康復輔助器具、康養旅游、養老金融、智能照護等養老產業,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消費體驗。
市政協委員,市中心醫院黨委委員、
副院長周衛華: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一再成為熱議話題。對此,建議:
一是牢記“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我們應像關心身體健康一樣關注心理健康。應該正確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到不良情緒時,一可以通過與家人朋友傾訴、寫日記等方式來釋放,避免被過多負面信息影響,還要培養興趣愛好,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二是打造社會心理服務專業隊伍。建議市委、市政府層面加強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統籌,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服務模式,特別要關注農村及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確保心理健康服務全覆蓋;應定期組織開展培訓和考核,確保專家庫或專家團隊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
三是注重重點人群心理健康問題。一方面,兒童青少年處在心理健康的快速發展期,應尊重孩子自身發展的節奏和特點,鼓勵孩子多參與學校和社會活動,注意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創造良好家庭氛圍。另一方面,要多關注職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快遞員、外賣騎手和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要不斷完善新業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體系,重點加強對勞動者勞動能力培訓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四是科技賦能心理健康。依托平臺數字化優勢,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心理健康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為各職能部門做好心理行為問題的預防治療康復提供數據支撐,同時提供干預、轉介等服務。還可以借助已有的規范化心理治療及人工智能技術,依托數字化終端建設,為群眾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建議,共同守護“心”健康,打造“心安城市”。
市政協委員、
澳門江門同鄉會副會長梁振權: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3周年。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澳門視察并專門考察橫琴,對澳門提出3點期許,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4點希望,為推進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澳兩地一直以來都有十分緊密的交流合作,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明確指出,要搶抓“澳門+橫琴”發展新機遇,支持促進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議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探索跨境合作新模式,攜手開啟合作新篇章。
推進科技產業合作。一是共建研發平臺。促進五邑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探索聯合設立科技創新中心或實驗室。二是深化江澳兩地人才交流。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為依托,促進兩地科技人才互動交流。三是推進科研成果轉化。近年來,江澳兩地圍繞陳皮、照明、新能源等產業的科研合作已初見成效,要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可探索江澳兩地共同設立專項基金,推動創新科研成果落地。
加強中醫藥領域合作。一是共建中醫藥產業園區。推動在江門設立中醫藥產業園區,吸引澳門企業和科研機構入駐,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二是聯合研發與創新。探索設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中心,專注于中醫藥現代化、新藥研發、經典名方二次開發等領域。三是推動中醫藥產業國際化。利用澳門作為中葡平臺的優勢,推動中醫藥產品進入葡語國家市場。
促進旅游資源合作。建議“世遺雙城”牽手,不斷加強在項目合作、展演互訪、活動聯動、線路整合、互送客源等方面的聯系交流,共同開發打造“一程多站 世遺雙城”灣區精品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旅游選擇,開拓國際旅游市場。
市政協委員,江門市委黨校副校長、
江門市行政學院副院長熊薇:
在青年引領的文旅消費變革新趨勢下,旅游正走進一個全新的“城市時代”。今年的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豐富多元化消費場景。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僑都(江門)咖啡節非?;馃幔撕芏嗄贻p人前來打卡,城市的“現代氣息”“活力指數”得到提升。因此,我市應抓住青年消費群體,實現從“經營景點”走向“經營城市”的轉變。建議:
一是城景互動,打造“逛不完”的景區。把江門整個城市作為最大最美的旅游景區、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來建設和經營,城市與景區協同發展。豐富特色餐飲、咖啡、劇本殺等,打造有品質的網紅打卡地,不斷活化城市青春元素;創造更多激發積極情緒的體驗,如舉辦馬路生活節、大學生音樂節等,增加行浸式體驗項目,不斷豐富城市旅游業態。
二是以文塑旅,彰顯城市文化的特質。深挖我市歷史人文蘊涵,凸顯城市生活的IP,通過獨具僑鄉文化特色的老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改造,提升城市文化對青年的吸引力。開設青年驛站“文旅旗艦店”,設計打造“文物顯眼包”,讓青年在旅行中感受文化;加快引進一批文藝文創工作室,常態化開展“文化+”“藝術+”等特色展覽、節慶等休閑活動。
三是創新消費場景,增強青年社交粘性。利用好我市工業遺址,打造若干的遺址公園,積極塑造青春地標;創新設計Citywalk旅行路線,營造一批沉浸式體驗的微場景,實現“老字號,新國潮”“老地方,新玩法”,增強青年在地化體驗;推動新型商圈與數字空間的融合業態,創設青年社交生活引力場。
四是以年輕的視角,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積極構建與青年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服務空間,形成一批青年友好型精品點位;選樹一批青年發展型街區,打造“場景-街區-線路”青年“會客廳”;加大城市精細管理,全力打造青年宜居、宜業、宜游的景區城市。讓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青年文化活動以及青年生活方式,成為江門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