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一日三課浸潤心靈,江門“開學第一課”思政日辦出新意

江門宣傳 2025年09月13日

正值開學季,江門各?!伴_學第一課”持續刷屏。9月11日,江門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舉辦“開學第一課”思政日,連辦三場生動而深刻的思政課——抗戰史講座、開筆禮、觀看科普電影,為學生花式拉開新學年的序幕。再過幾日,還有“五好少年”將走進梁啟超故居,重溫《少年中國說》。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就是思政課。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站在此刻,回望風起云涌的過去,看見科技蓬勃的未來,啟智潤心、激揚斗志,讓少年中國在知史而鑒今中走在時代最前沿,意義重大。

“開學思政第一課”常態化開展的基礎上,江門市委宣傳部再次創新表達,推出“開學第一課”思政日活動,以“三合一”模式系統推進年初提出的“六堂思政必修課”,上出了多元豐富、熱烈濃厚的聲勢,也傳遞了愛國向上、砥礪奮進的正能量。

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陳冀表示,要系統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市大中小學要多措并舉,上好“大思政課”和“開學第一課”,用好紅色資源、科普資源、僑鄉文化資源,講好講活典型故事,創新手段方式,讓思政教育“看得到”“聽得懂”“摸得著”“玩得轉”,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江門“開學第一課”思政日,上了什么課?

第一堂課,抗戰史講座。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江門特邀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易西兵主講,為數百名學生上一堂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課,帶領青年學子回到救亡圖存的年代,深刻感受先烈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精神,把大歷史觀融入思政課。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江門市2025年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開講。董有逸 攝

第二堂課,開筆禮。開筆禮是學童破蒙的重要儀式,承載著獨特意義。延續往年慣例,今年江門市小學生“開筆禮”與五邑優秀傳統家訓誦讀活動相結合。在老師的引導下,一年級新生拜先師、啟蒙描紅、誦讀經典,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文明薪火。

△2025年江門市小學生“開筆禮”暨五邑優秀傳統家訓誦讀活動。江門日報記者 郭永樂 攝

第三堂課,觀影。思政課要講出科學的味道,江門以我國首部8K太空電影《窗外是藍星》上映為契機,組織觀影,并策劃開展航天科普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沉浸式、互動式的教育實踐,激發青少年科學夢想,播撒下“科技強國”的種子。早在今年3月12日,江門市委宣傳部在江門市怡福中學開展“AI進校園”的思政課,為六堂“思政必修課”的科普思政開了頭。

△江門啟動全國科普月暨航天科普思政教育主題系列活動,師生共同觀看8K太空電影《窗外是藍星》。江門日報記者 郭永樂 攝 

開學之際,思政教育是必修課。江門這三堂思政課,雖形式與內容各有側重,但目的指向同一個: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堂思政課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從“歷史照亮過去、文化滋養當下、科技引領未來”三個維度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共同構建了完整的青少年思政教育閉環。

從小學入學到高中階段,從校內延伸至校外,江門“開學第一課”思政日形成多維度、貫通式的育人體系,讓一堂堂生動鮮活的“大課堂”,掙脫課室的空間限制,入情入理、入腦入心,朝氣蓬勃、熱氣騰騰。

潤物無聲,春風化雨。思政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人的思想,最大的意義就是把信仰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心中。

辦好思政這門課,江門做了什么?

思政課教育,江門早早就開啟了改革探索。江門率先在全省推行“開學思政第一課”常態化機制,不間斷辦好思政第一課、開筆禮等活動,以“金扣子”品牌為引領,創新構建六堂“思政必修課”體系,成立“江門市思想政治教育聯盟”,著力打造“僑味十足、時代鮮明”的育人模式。

因材施教。江門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結合學校特色,推進思政教育緊密融合各學科專業教學,不斷豐富思政課形式,講授“綠美思政”,以梁啟超文化為載體,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因地制宜。通過開學第一堂“行走思政課”,江門把課堂搬到全市46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4個研學教育基(營)地和勞動綜合實踐教育基地,進一步增強思政教育“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用好“僑”資源,盤活陳垣書屋、梁啟超“無負今日”書屋等,舉辦“開筆禮”、開學快閃等活動,打造僑鄉文化思政課堂。

因人而異。江門將僑鄉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對內不斷加強學校華僑子弟、港澳子弟、新疆班、西藏班的思政教育工作,對外打造海外華裔、港澳青年學子的研學基地,每年接待近100批次、超萬名港澳臺和華裔青少年到江門研學聯誼,以僑味凝聚海外僑心、鞏固民族團結,在辦好思政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江門市“開學思政第一課”人工智能進校園活動在怡福中學舉行,同學們和智能機器狗互動。江門日報記者 郭永樂 攝 

六堂“思政必修課”,是江門今年在思政教育領域的又一次特色創新。這六堂“思政必修課”分別是關于重溫經典學說的“博雅大學堂”、發揚在地文化的“僑鄉故事匯”、探索人工智能的“未來夢工場”、科普新知的“科創實驗室”、守護心理健康的“心晴陽光屋”以及助力志愿實踐的“公益志愿行”,旨在解決好思政課“上什么”“怎么上”的問題,讓思政課真正“活”起來,幫助學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時代在變,人也在變。上好思政課,關系著未來由一群什么樣的人來接力奔跑。江門打破空間界限、創新載體形式,讓思政教育融入場景、嵌入生活,真正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2021年,“金扣子”思政課PK大賽為全省思政創新提供“江門經驗”;2022年,《“藝術黨課”:推動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多場景落地見效》入選中國政研會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2023年創新推出“身心健康4S工作法”,將心理教育與“五育”融合,系統強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2025年推出江門教育六堂“思政必修課”,推動思政教育走向標準化、規范化、體系化,持續為僑鄉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

當思政課走出刻板的講臺,當思政課放下冰冷的說教,當思政課貼近學生的日常,思政教育如空氣遍布,如清水流淌,浸潤人們的精神世界,滋養出一代代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僑鄉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