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學進課堂 蓬江探索數字素養培育新路徑
近日,蓬江區智慧平臺賦能數字素養培育教學現場會在江門市范羅岡濱江小學舉辦,通過課堂展示、技術研討、課改分享,呈現智慧教育成果,優化教學模式,探索數字素養培育新路徑,強化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與教學的融合。蓬江區教育局領導、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鎮(街)教研組長、各校教導主任和骨干教師出席并觀摩了這場研討現場會。
江門市范羅岡濱江小學供圖
首先展示的是AI賦能的課堂教學案例——在語文學科課堂《村晚》上,教師周赟大膽創新,引入AI生成逼真的鄉村晚景圖片和動畫,將詩里草滿池塘、落日浸寒漪等場景立體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真切感受古詩魅力,傳統詩詞課堂一下子被激活。
而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張穎詩搭檔AI教師Amy,把詞句融入逼真沙灘場景,兩位教師的配合默契,讓知識變得鮮活,讓課堂氣氛趣味十足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田燕大膽革新,引入AI技術,當逼真的3D地球公轉動畫在屏幕上徐徐展開,抽象復雜的公轉知識以直觀易懂的形式呈現,讓四季更迭的原理一目了然。另外還有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智能東藝宮燈》,教師馮曉瑩把精美的東藝宮燈制作工藝融入與大數據、AI等現代信息技術中,賦予古老宮燈智能新形態,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助力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多元評價體系也讓課堂實現精準施教。
江門市范羅岡濱江小學供圖
示范課后,教師們就學科融合與智慧教育進行了經驗分享?!皬膫湔n環節利用AI篩選整合優質資源,到借助AI工具開展智能朗讀訓練,再到AI助力課堂互動,融入多樣趣味環節,這樣不僅全方位拓寬了語文教學視野,更為語文教學帶來新活力?!苯處熺婐﹩瘫硎?,語文科組正積極投身AI與語文教學融合的探索實踐。
教師簡鈺梅認為,科學課堂《四季與地球公轉》的虛擬實驗與模擬活動設計巧妙,讓學生直觀感受太陽直射點變化,同時,智能學習平臺的深度融入,讓其豐富資源、在線練習和AI助手為教學添磚加瓦,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賈匯亮肯定上述課堂教學案例中的ai應用效果,指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課堂教育教學變革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他建議教師應轉變理念、活用平臺、優化教學設計,同時學校也要搭建完善智慧教育平臺,為師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
蓬江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各校要主動對接國家平臺,融入各大體系,構建聯動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校本應用,同時以教師發展為核心,強化數字化素養,組建共同體,推動教師轉型,并依托智慧教育平臺打破資源壁壘,實現精準、個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