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zone
微信
新會沙堆粉條:舌尖上的“鄉愁符號”
江門臺 2025年04月12日
在新會沙堆有一種“沙堆粉條”,歷經百年傳承,滿載著當地人的味蕾記憶,近期不少返到沙堆祭祖的外地鄉親,也都會專程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沙堆粉條,感受溫暖的鄉愁。
沙堆粉條的制作技藝可追溯至民國之初,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2023年6月,沙堆粉條制作技藝入選第八批新會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符號。
新會沙堆粉條制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曾藝超說:“沙堆粉條的主要原材料是蕉芋(本地俗稱'竹芋')和番薯,打成粉,加番薯粉主要是起到一個輔助,改善口感?!?/p>
曾藝超介紹,沙堆粉條制作除了原材料考究,制作工藝也較為復雜,需經過打粉、制粉漿、蒸煮、曬皮、折疊、剪粉等多項工序。曬干的粉條經清水泡發后,搭配海貨和蔬菜,在高湯中烹煮,鮮味十足。
新會沙堆鄉親廖女士說:“韌中帶爽口,吃起來很好吃,平時我們沙堆人過節過年都會吃這個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