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百千萬工程”】五邑大學:以青春賦能科技,為良西鎮注入振興新活力
科技執筆描繪鄉村新韻,青春揮墨譜寫振興華章。五邑大學邑智興鄉突擊隊深入恩平市良西鎮,以“AI課堂啟智慧、古樹檔案續文脈、特產煥彩傳僑韻”的“三位一體”實踐模式,精準對接鄉村需求,為“百千萬工程”增添青春動能,彰顯青年擔當。
突擊隊由土木建筑學院曾暉教授、陶濤老師指導,匯聚了來自理工科專業的本科生骨干力量。團隊自2024年成立以來,以文化創新為驅動引擎,前期通過藝術賦能鄉村,開展墻繪美化行動提升村容村貌;后期戰略轉型聚焦科技教育和鄉村規劃,為鄉村兒童量身打造AI編程課程,以代碼筑夢未來,規劃設計古樹公園,用實際行動踐行高校學子運用專業知識服務鄉村教育振興的責任與使命。
教育賦能
AI技術激活鄉村課堂
依托自主研發的“即夢AI”教學平臺,突擊隊張老師帶領孩子們從設計動漫頭像等趣味項目入手,將抽象的編程原理轉化為動手實踐的樂趣。課程內容深度融入鄉土元素,設計蘊含僑鄉風情的特色表情包……八十余名學生在寓教于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輕松叩開了人工智能知識的大門,更悄然播撒下“熱愛家鄉、建設桑梓”的種子。此次活動,不僅有效補充了鄉村學校稀缺的數字教育資源,更在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而溫暖的一步,為鄉村孩子打開了通往未來的數字之窗。
?
?
?
生態保護
規劃古樹公園,打造鄉村文旅
雁鵝村的百年老樟樹,近日迎來了一群特殊的“科技守護者”。這些古樹是承載鄉村歷史記憶的“活化石”。突擊隊抵達后,依據村委會提供的古樹分布圖,逐棵進行實地勘察,激活古樹文脈,為雁鵝村規劃古樹公園,打造文旅產業。團隊堅持科技賦能“輕量化”與“實用化”原則,不追求復雜昂貴設備,力求規劃方案既契合鄉村現有基礎條件,又能顯著提升文脈守護的精準性與效率。這一行動,正是對“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中“守護自然文脈”核心目標的生動呼應與實踐。
?
?
產業振興
文化IP賦能特色農產品,打通市場新路
在深厚的五邑僑鄉文化滋養下,良西鎮特產“良西福稻”與“金山芋粉”共同承載著百年前海外僑胞引種優質稻種與蕉芋的珍貴歷史記憶。為破解傳統特產“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實踐團隊創新采用“科技+文化”雙輪驅動策略。團隊系統梳理了僑民引種改良稻米與蕉芋的歷程,運用前沿技術(如AI圖像生成提煉“金山”符號用于芋粉包裝),并基于電商大數據精準捕捉消費者對“健康養生”與“文化情懷”的核心訴求,據此為福稻提出“僑鄉生態米+鄉愁記憶”標簽,為芋粉延續“文化IP+功能性食材”策略。如今,“良西福稻”憑借科技賦能與文化底蘊成功實現溢價銷售,“金山芋粉”亦乘數字東風突破地域限制,這記精準的“科技+文化”組合拳,為鄉村特色產業振興注入了實打實的數字動能與發展活力。
?
?
?
從為鄉村課堂注入AI智慧,到規劃百年古樹公園,再到為傳統特產賦予文化新動能,邑智興鄉突擊隊的“三位一體”實踐模式,深刻印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鄉村的振興發展,其核心瓶頸往往不在于資源匱乏,而在于“科技創新”與“鄉土情懷”能否實現精準、有效的對接。五邑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邑智興鄉突擊隊”,懷揣著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定愿景,正以其科技賦能的創新巧思,持續激活江門恩平的發展脈搏,將新時代青年的智慧才華與奉獻熱忱注入鄉土。他們以青春的創新之火,點亮鄉村蛻變的希望之光,為“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與行穩致遠,貢獻著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編輯:何梓儀
供稿:共青團恩平市委